奶牛生理阶段划分及奶牛分群、转群标准(SOP)
时间: 2016-10-8
本文结合奶牛标准化操作流程(SOP)整理,根据奶牛生理阶段特点和饲养需要,结合奶牛所需营养与饲养管理特点不同,对牛群进行生理及饲养阶段的划分,给转群提供参考依据,便于进行分群饲养,控制转群频率,减缓奶牛应激,提高奶牛的最大生产潜能。
1、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划分:
目的:熟悉奶牛各生理阶段划分
1.1 犊牛:指出生0-6月龄的奶牛,又分为:新生犊牛、哺乳犊牛和断奶犊牛;
(1)新生犊牛:出生后24 小时以内的犊牛;
(2)哺乳犊牛:指1 日龄-60日龄的犊牛,犊牛一般哺乳60 天;
(3)断奶犊牛:指出生后2-6月龄的犊牛;
1.2 育成牛:指7 月龄-产犊时的奶牛,又可分为:小育成牛、大育成牛和青年牛;
(1)小育成牛:指7 月龄-12月龄的奶牛;
(2)大育成牛:指13 月龄-17月龄的奶牛;
(3)青年牛:指18 月龄-产犊的奶牛,此期奶牛为妊娠状态;
1.3 成母牛:指分娩以后的奶牛,又分为:
(1)新产牛:产犊至产后30 天的奶牛;
(2)泌乳盛期:指产犊后31 天-100天的奶牛;
(3)泌乳中期:产后101 天-200天的奶牛;
(4)泌乳后期:指产犊后201 天-干奶的奶牛;
(5)干奶牛:指产前60 天-产前22 天的奶牛;
(6)围产牛:产前21 天-产犊的奶牛;
2、奶牛分群的标准
目的:掌握奶牛的分群标准
2.1 犊牛的分群标准:
(1)新生犊牛、哺乳犊牛采用犊牛岛饲养,一犊一岛;
(2)哺乳犊牛断奶后15 天内在犊牛岛饲养,过渡期结束后,断奶犊牛没有问题的再转入断奶群中;
(3)断奶15 天以后奶牛分群原则按照饲养月龄进行分群饲养,最好将断奶犊牛20-30
头分成小群进行饲养;
2.2 育成牛的分群标准:
育成牛的分群主要参考月龄、体高及体况进行分群,遵循月龄相近,体况相近,分在一群的原则,偏瘦牛或偏胖牛可单独组群,来调整体况,育存成牛栏较大的牛场, 为方便工作,可组成配种牛群和妊娠牛群;青年牛还应考虑妊娠情况,可分为妊娠群与非妊娠群;
2.3 成母牛的分群标准:
泌乳牛群主要考虑产奶量,同时适当考虑泌乳天数及奶牛体况;应尽量减少奶牛的转群应激,确实不符合目前所在群营养的则必须转群,泌乳牛转群可以每月转一次;
(1)新产牛群:经产牛产后至泌乳30天,一胎牛产后至泌乳50天;如果能组成2个群,可分为经产母牛新产群和头胎母牛新产群,应分配在离挤奶厅最近的舍区;
(2)高产牛群:经产牛产后30 天以上,一胎牛产后50 天以上,奶量大于30 公斤的泌乳牛;泌乳天数100 天以内,而体况评分小于本群牛0.5 分以上中、低产奶牛,应调至高产牛群;
(3)中产牛群:经产牛产后30天以上,一胎牛产后50 天以上,奶量大于20-30公斤的泌乳牛;泌乳天数100-200天,而体况评分小于本群牛0.5 分以上的低产奶牛,可调至中产牛群,
(4)低产牛群:经产牛产后30 天以上,一胎牛产后50 天以上,奶量小于20 公斤的泌乳牛;
(5)即将干奶群:为方便工作,可将最近需要干奶的牛,分在一个群,不考虑奶量;
(6)干奶牛群:正常干奶的(产前55-65天)奶牛集中饲养,应保证干奶牛有足够的运动空间;非正常干奶牛,应与青年牛一起饲养,直至产前60 天,再调至干奶牛群进行饲养;
(7)围产期牛群:经产牛为产前21-28天的奶牛,头胎牛为产前30 天的奶牛,直接从育成牛群调入围产牛群;如果能分成两个区,可将成母牛和头胎牛独立分群饲养,专人监护,及时转入产房和新产牛舍;
(8)特需牛群:特需牛群主要是有抗牛或者正在特殊护理治疗的牛只,治疗过程中及治愈初应独群饲养,单独一个挤奶厅,不能满足单独挤奶厅的要最后上厅挤奶,经过检测过抗后牛奶质量有保证再调至相应的牛群;
3、奶牛的转群频率
3.1 奶牛转群:干奶牛每周进行一次(产前55-65天)
3.2围产牛每周转一次(产前21-28天) ,
3.3 其他泌乳牛群每月调整一次,
3.4 育成牛群每月调整一次。